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江苏“十三五”期间产生新增耕地92.84万亩
时间 2021-05-28 09:13:24  来源:
5月27日,江苏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生态文明专场发布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作出详细介绍。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显示,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在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由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迈进。
江苏既是经济大省、又是农业大省,近年来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何成效?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针对这两个问题,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从五个方面给出了详实的答案。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创新构建实施“责任+激励,行政+市场”耕地保护机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推动了我省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保障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压责任,构筑了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江苏省设区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关于严格耕地保护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等文件,对全省耕地保护工作作出制度安排。全省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签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22.31万份,严格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强化耕地保护责任落实。
强管控,从源头推进不占少占耕地。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和管控作用,从源头强化耕地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对超出土地使用标准的建设项目开展节地评价,倒逼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形成占用耕地的约束机制。从严管控建设占用耕地,在全国率先并坚持实施“先补后占”。“十三五”期间,我省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约为63.4万亩,均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落实占补平衡,同期通过推进补充耕地项目建设,产生新增耕地92.84万亩。严格规范开展重大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的省级论证,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有优化。
重建设,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开展了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深度均走在前列。积极探索“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把“山、水、林、田、湖、村、城”全要素纳入整治范围,在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以来,累计实施土地整治388.65万亩,种植农田防护林1813.69万株。目前正全面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
优配置,创新耕地占补平衡易地调剂体系。为解决我省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区域不平衡、节奏不匹配等诸多现实问题,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构建形成了包含自主协商调剂、各级平台交易、省有偿配给等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易地有偿调剂制度体系。“十三五”以来统筹开展全省跨市域易地调剂补充耕地指标13.74万亩,交易资金405.55亿元。通过市场化补充耕地指标易地调剂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显化了耕地保护的利益调节,营造了互惠互利的共赢发展局面,也合理提高了新增用地成本,倒逼了地方不占少占耕地。
激动力,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2016年,江苏出台了《江苏省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暂行办法》,每年对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通报表扬;省级每年投入1个亿,对50个乡(镇、街道)给予各200万元资金奖励,并规定将不低于50%的奖励资金用于本辖区内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目前,省级已将4.04亿奖励资金投向实施耕地保护具体工作的“最前线”,有效激发调动了各级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严执法,坚决整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严密组织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圆满完成阶段性整治目标。强化日常执法监管,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的通知》,对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零容忍”,坚决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治、及时处理,积极构建依法依规用地管地良好秩序。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实时智能监管,融合巡查、卫星遥感、无人机、智能监控、GIS等技术手段,构筑形成“天上看、地上查、视频探、网上管”的综合立体监管体系,实现对违法线索发现、制止、报告、移送、查处、整改全要素、全过程的实时智能监管。
孙卫东还介绍,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思路,我们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布局实施了一批影响广泛、社会关注的重大工程。重点实施了南京、江阴、南通、仪征、镇江、句容、靖江和泰兴8个长江沿线生态修复工程,投资总概算24.53亿元,通过对长江干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工矿废弃地、河口湿地、沿江岸线等开展系统治理、综合利用,突出抓好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有力改善了长江沿线修复区及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共完成了1073万平方米治理任务。组织实施了连云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安市海岸带湿地及地质环境整治修复等项目,开展了海岸线生态整治、互花米草防治、滩涂植被恢复、盐碱地土壤改良及耐盐碱植物培育等系列工作,有力推动了海洋岸线生态环境的改善。积极支持南京江宁、张家港、宜兴等地试点创新,通过结合园博园重点工程建设、长江大保护等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优化提升,试点探索空间置换、自然恢复、生态补偿等,既为地方发展增添后劲,又探索了生态保护修复新模式、新方法。下一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加强自然资源整体生态保护修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为推动美丽江苏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